GB/T 19004-2000
idt ISO 9004:2000
代替 GB/T 19004.1-1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续前页
7.5 生产和服务的运作
7.5.1 运作和实现
最高管理者应深化对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以便做到既符合要求,又使相关方获益。这可通过提高产品实现过程以及相关支持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来实现,如:
--减少浪费;
--对人员进行培训;
--信息的沟通和记录;
--供方能力的开发;
--基础设施的改善;
--问题的预防;
--加工方法和产量;
--监视方法。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 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b) 获得作业指导书;
c) 使用适宜的设备;
d) 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
e) 实施监视和测量;
f)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缺陷才变得明显的过程。
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组织应规定确认这些过程的安排,适用时包括:
a)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 记录的要求(见4.2.4);
e) 再确认。
|
7.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组织可建立超出要求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过程,以便收集能用于改进的数据。
标识和可追溯性的需求可能来自:
--产品的状况,包括部件;
--过程的状况及其能力;
--业绩数据的水平对比,如营销;
--合同要求,如产品的召回能力;
--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危害材料;
--已识别的风险的减轻。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
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
|
7.5.3 顾客的财产
组织应明确在其控制下的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所拥有的财产和其它贵重物品有关的职责,以保护这些财产的价值。
这类财产可包括:
--顾客提供的构成产品的部件或组件;
--顾客提供的用于修理、维护或升级的产品;
--顾客直接提供的包装材料;
--服务作业(如贮存)涉及的顾客的材料;
--代表顾客提供的服务,如将顾客的财产运到第三方;
--顾客的知识产权,包括规范、图样和专利方面的信息。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7.5.4 顾客财产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
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
|
7.5.4 产品的防护
管理者应规定并实施产品的搬运、包装、贮存、防护和交付的过程,以防止产品在生产过程和最终交付时损坏、变质或误用。在确定和实施保护采购材料的有效和高效的过程时,管理者应吸收供方和合作者参加。
管理者应考虑对因产品性质所引起的的任何特殊要求的需求。这些特殊要求可能与软件、电子媒体、危害材料、要求具备特殊技能的人员提供服务的产品、安装或应用、以及独特的或不可替代的产品或材料有关。
管理者应明确在产品寿命期间防止其损坏、变质或误用所需的资源。组织应向所涉及到的相关方就保护产品在整个寿命期的预期用途所需资源和方法方面的信息进行沟通。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7.5.5产品防护
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
7.6 测量和监视装置的控制
管理者应规定并实施有效和高效的测量和监视过程,包括产品和过程的验证和确认的方法和装置,以确保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这些过程包括调查、模拟、以及其它测量和监视活动。
为了获得可信的数据,测量和监视过程应包括对装置是否适用以及是否保持了适宜的准确度并符合验收标准进行确认,以及确定装置状态的手段。
为了对过程的输出进行验证,组织应考虑消除过程中潜在错误的手段,如"防错",从而将测量和监视装置的控制需求减到最小,为相关方增值。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7. 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见7.2.1)提供证据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当有必要确保有效结果时,测量设备应:
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测量基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验证。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应记录校准或验证的依据;
b) 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
c) 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当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应予以确认。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 19022 .1和GB/T 19022 .2。
|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通用指南
8.1.1 引言
测量数据对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决策而言非常重要。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有效和高效地进行测量、收集和确认数据,以确保组织的业绩和使相关方满意。这应包括对测量的有效性和目的以及数据的预期使用进行评审,以确保为组织带来增值。
组织过程的业绩测量可包括:
--产品的测量和评价;
--过程的能力;
--项目目标的实现;
--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组织应持续监视其业绩改进活动并记录它们的实施情况,这将为以后的改进提供数据。
改进活动的数据分析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以便为组织的业绩改进提供信息。
8. 1.2 需考虑的事项
测量、分析和改进包括考虑下列事项:
a) 应将测量数据转化有益于组织的信息和知识;
b) 应将产品和过程的测量、分析和改进用于确定组织活动的适当的优先顺序;
c) 应定期评审组织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并应就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连续地验证;
d) 应将各过程的水平对比做为改进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工具;
e) 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对评价组织的业绩至关重要;
f) 测量结果的利用以及获得信息的形成和沟通对组织而言都很重要,它们是进行业绩改进的基础,并应吸收相关方参加;这种信息应是当前的,并应对其目的作出明确规定;
g) 应针对测量分析所得到的信息采用适宜的信息沟通工具;
h) 应测量与相关方沟通的有效性和效率,以确定信息是否得到及时正确地理解;
i) 过程和产品性能标准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过程和产品性能数据进行监视和分析仍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所研究的特性的性质;
j) 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或其它技术有助于了解过程和测量变差,因此可通过控制变差来提高过程和产品的性能;
k) 组织应考虑定期进行自我评价,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水平、组织的业绩水平,并确定业绩改进的机会(见附录A)。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组织应策划并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以便:
a)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应包括对适用方法及应用程度的确定,包括统计技术。
|
8.2 测量和监视
8.2.1 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视
8.2.1.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使用有效和高效的方法来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有待改进的区域。这些方法可包括:
--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程度的调查;
--内部审核;
--财务测量;
--自我评价。
8.2.1.2 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和监视
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和监视应基于与顾客有关的信息的评审。这些信息的收集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管理者应认识到有许多与顾客有关的信息的来源,并应建立有效和高效地收集、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的过程,以改进组织的业绩。组织应识别以书面和口头方式得到的顾客和最终使用者的信息的来源,包括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 与顾客有关的信息可包括:
--对顾客和使用者的调查;
--有关产品各方面的反馈;
--顾客要求和合同信息;
--市场需求;
--服务提供数据;
--竞争方面的信息。
组织的管理者应将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作为一种重要工具。组织征询、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程度的反馈过程应持续地提供信息,并应考虑与要求的符合性、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以及产品价格和交付等方面的情况。
组织应建立并利用有关顾客满意程度方面的信息来源并应与其顾客合作,以便预测未来的需求。组织应策划并建立有效和高效地倾?quot;顾客的声音"的过程。对这些过程的策划应确定并实施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信息的来源、收集的频次和对数据的分析评审。
有关顾客满意程度方面的信息来源可包括:
--顾客抱怨;
--与顾客的直接沟通;
--问卷和调查;
--委托收集和分析数据;
--重要相关的团体;
--消费者组织的报告;
--各种媒体的报告;
--行业研究的结果。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监视顾客对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知的有关信息。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应予以确定。
|
8.2.1.3 内部审核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建立有效和高效的内部审核过程,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强项和弱项。内部审核过程也可作为独立评价任何指定过程或活动的重要工具。由于内部审核是对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作出评价,因此内部审核过程可作为独立的工具,用于获取现有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客观证据。
管理者确保采取改进措施对内部审核结果作出反应很重要。对内部审核的策划应是灵活的,以便允许依据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审核结果和客观证据对审核的重点进行调整。在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时,应考虑来自拟审核区域的相关输入以及其他相关方的输入。
内部审核要考虑的事项可包括:
--过程是否得到有效和高效地实施;
--持续改进的机会;
--过程的能力;
--是否有效和高效地使用了统计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
--质量成本数据的分析;
--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和高效地利用;
--过程和产品性能的结果和期望;
--业绩测量的充分性和准确性;
--改进活动;
--与相关方的关系。
内部审核报告有时可包括组织卓越业绩的证据,以便提供管理者认可的机会并激励员工。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8.2.2 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 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1.1、GB/T19021.2及GB/T19021.3。
|
|